
體育播報5月28日宣 近期,一名家長發布視頻稱自己12歲的孩子因傷想退出孫繼海“嗨球”青訓,被索要18萬賠償才能解除合同,引發廣泛關注。對於該事件,媒體人寒冰在社媒發文給出了他的看法。
該媒體人寫道:
民間青訓機構遇到的最大問題,就是投入資金,人力物力培養,最終可造之材被免費挖走。這個事情其實很簡單,就是一切按合同走,雙方都要有契約精神。目前的信息不夠全麵,難以下結論,但從家長要求開具自由身證明來看,絕對不是孩子以後不踢了,還是有別的想法。
中國足球青訓還是要建立嚴格的青訓補償機製,讓青訓機構也能從成才的球員身上獲益,孩子同樣可以通過這種完善的流動機製到更好的平台,本應形成雙贏局麵。否則以後這樣的糾紛越來越多,打擊的隻能是青訓本身。
如何將青訓機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,是全世界各國足球界都在不斷摸索和調整的體係方向。中國足球青訓的主要問題,還是沒有嚴格落實青訓賠償機製,職業球員轉會反哺給青訓機製的費用沒有辦法落地,導致青訓機構,家長和俱樂部之間的利益無法形成一致,衝突不斷。
青訓機構為防止培養成才的苗子被免費挖走,隻能設置違約金,這又導致家長和俱樂部試圖盡可能降低成本,嚐試各種辦法免費走人,造成三方內卷的局麵。解決這個問題,還是要靠建立完善的青訓補償金機製,並且能夠嚴格執行落實。此外,對於青訓機構的違約金設置,也應有合理的引導和監管,防止超高違約金遏製人才正常流動。